2019-04-16 來源:醫麥客
2019年4月16日/醫麥客 eMedClub/--近年來,以CAR-T為主力的細胞治療技術不斷更新迭代,成為目前發展極快的生物醫藥行業細分市場,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研發浪潮。
3月23日-24日,由上海市閔行區科學技術委員會指導,醫麥客主辦的2019(第二屆)腫瘤免疫治療技術研討會在上海圓滿落幕。
會上,華東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上海邦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邦耀生物)首席科學家劉明耀教授就《通用CAR-T細胞技術的發展與臨床研究挑戰》這一論題,展開了精彩的演講。
劉明耀教授
醫麥客作為中國生物醫藥產業新媒體的新銳力量,始終關注并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本次會議間隙,醫麥客傳媒旗下《峰客》欄目記者,醫麥客創始人王海峰對劉明耀教授進行了專訪,針對通用CAR-T趨勢及市場前景等問題進行了詳細溝通與交流。
亟待開發
隨著Kymriah與Yescarta相繼獲批,2017年又被譽為“CAR-T細胞療法元年”。
這兩款產品都是自體療法,其制備需要對每個癌癥病人自身的T細胞進行改造,并在擴增后重新注回該病人體內,屬于“量身定制”的患者特異性藥品。
這種個性化治療正在徹底改變癌癥治療的方式與方法,但也存在著一些明顯的局限性。劉教授坦言,患者特異性的治療特點也意味著勞動密集型工作以及增加的產品生產時間(通常需要3-4周左右的時間來生產和放行),從而衍生出制備成本高昂等關鍵問題,除此之外,部分病人因前期治療免疫系統受損,其T細胞已無法用于制備治療。
為解決這些問題,多家研究機構和制藥公司正在推動下一代CAR-T療法開發,即同種異體CAR-T療法,也稱為通用CAR-T、UCAR-T。
2013年,劉明耀教授團隊首次在國際上于大鼠和小鼠體內成功實現基因編輯,同年與團隊創建了邦耀生物。
16年,邦耀生物與華東師范大學共建了“上?;蚓庉嬇c細胞治療研究中心”,并聯合多家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的顧問團隊,為公司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保障,以求達到“產學研”轉化的綜合跨越。
安全先行
劉教授介紹道,如今CAR-T在中晚期重度患者群體中的細胞制備成功率不斷下降,個性化生產成本居高不下,UCAR-T確實倍受期待!早在2017年,邦耀生物就已經率先啟動了通用型人源化CD19-CAR-T免疫細胞治療的系列臨床試驗(NCT03229876)。目前,UCAR-T的研發與轉化平臺已構建成功,在此基礎上,用于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通用型BCMA-CAR-T的臨床實驗也即將開展!
除了BCMA-UCAR-T外,邦耀生物在針對前列腺癌治療的PSMA-UCAR-T方面也已獲得了良好的促進腫瘤殺傷的效果,有望解決目前CAR-T很難突破實體瘤微環境的障礙。
劉明耀教授(圖片來源:華東師范大學)
UCAR-T使用CRISPR技術敲除T細胞中造成免疫排斥的基因,將其制成沒有免疫排斥的、只特異殺傷腫瘤的標準化T細胞,將 CAR-T變成 Off-the-Shelf 的藥品。該技術可以實現CAR-T細胞的批量生產,獲得成本更低、質量均一可控的產品,惠及更多病人。
UCAR-T療法(圖片來源:邦耀生物)
目前邦耀生物UCAR-T還在臨床研究階段,主要以測試安全性為主。劉教授強調,團隊正采用劑量爬坡的方式探索患者的最佳安全劑量。下一階段,團隊則計劃再入組幾名患者,在安全性保證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劑量對有效性進行探索。
相比較傳統CAR-T,UCAR-T在體外能否大量增殖?在體內能否發揮效應?這些問題都值得倍加重視。劉教授認為,制定嚴格詳盡的健康供者血液標準,采取標準的單采流程,嚴格檢測后放行,才能獲取健康的PBMC,才能在后續生產制造流程中保障藥品品質與質量。
從嚴監管
最近,衛健委出臺了生物醫學新技術監管指導文件,把類似基因編輯臨床研究納入高風險生物醫學技術范疇,由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審核。監管日漸嚴格與規范,這意味著企業在研發生產過程中需要有更加審慎的態度,和更高的自我要求。
將CAR-T轉變為 Off-the-Shelf 供應鏈,使其具備能規?;a、劑量恒定、療效優越等特點雖是大勢所趨,但免疫原性風險和排斥反應、編輯效率與細胞毒性的問題也仍是巨大的挑戰!
目前,大多數UCAR-T的研發還處在臨床前或臨床早期階段,但其極具吸引力的治療潛力足以作為強大的推動力。此外,在抗擊癌癥的過程中從來都沒有一帆風順,突破性創新療法的研發更是如此。因此,無畏向前的螺旋上升才是細胞治療前進路上的主旋律。
更高目標
邦耀除了在UCAR-T的布局以外,還加強了在其他研發管線的拓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向是基因治療地貧的項目。今年3月25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ature Medicine》在線發表了邦耀科學家吳宇軒研究員在基因治療方向的研究成果,題為“Highly efficient therapeutic gene editing of human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圖片來源:Nature Medicine)
該研究證實通過CRISPR/Cas9介導的基因編輯技術有望徹底根治由β-globin珠蛋白突變引發的β-地中海貧血系列遺傳疾病。
研究者只需在體外將Cas9蛋白和sgRNA通過電轉染導入患者自體造血干細胞,然后將編輯后的造血干細胞回輸到患者體內,便可以治療血紅蛋白相關的遺傳疾病。
基因治療地貧示意圖(圖片來源:邦耀生物)
劉教授表示,與在基因治療方面處于領先地位的BlueBird Bio公司的慢病毒療法(名為LentiGlobin的療法正處于臨床3期)相比,邦耀生物研發團隊采取的治療方案更為高效、便捷和安全。
結語
中國在創新藥的賽道上已經涌現出不少像邦耀生物這樣具有世界競爭力的企業,他們敢于創新與嚴謹的研發態度讓中國醫藥產業看到了希望,我們也非常期待接下來更多創新技術在合理監管的條件下快速落地,早日為造福患者做出貢獻。
文章轉載自 醫麥客,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Ppq7T-amJuvC0h34Pa0pZQ